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认识伊朗文化遗产贰苏西亚纳平原(2)

来源:西亚非洲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4-1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杜尔温达什城址平面(图源乔加·赞比尔遗址宣传册) 外墙以外、大城墙以内是古城的外部区域,这片区域空间很大,但只有在东部发现有聚集在一起的三

杜尔温达什城址平面(图源乔加·赞比尔遗址宣传册)

外墙以外、大城墙以内是古城的外部区域,这片区域空间很大,但只有在东部发现有聚集在一起的三座宫殿和一座神庙,其中一座宫殿的地下室内发现了5座拱顶砖墓,埋葬的有可能是王室随从。其他区域没有发现可以容纳大批人口的建筑,也就是说,这座城市并不是统治者居住的地方,他们可能居住在不远的苏萨,这里仅供崇拜诸神,平时只有一些祭司和仆人居住,所以这里是一座“神庙城市”。

神塔是两河流域苏美尔文明的神庙建筑,在两河流域以外并不多见,但乔加·赞比尔却是其中之一。法国考古学家吉尔什曼(Roman Ghirshman)带领队员在1951—1961年间,历经11年的发掘,揭露出了整个土丘。他在神塔内发现了数千块带有楔形文字的砖,根据这些铭文,我们能够了解到它的一些历史。

公元前1250年,埃兰帝国的国王温达什·纳彼里萨(Untash’ Napirisha)建立了这座城市。公元前640年,亚述王阿舒尔巴尼帕尔(Ashurbanipal)最后一次征讨埃兰帝国时摧毁了它,并洗劫了城中以及附近的神庙。此时已经处于埃兰王国的末期,随着波斯和米底的兴起,埃兰帝国的神庙也逐步衰落。实际上,国王温达什·纳彼里萨死后,杜尔温达什的建设便已搁置下来,直到被亚述摧毁。它终究没能等到万人朝拜的那一天。

有楔形文字的墙砖(张良仁 摄)

古城苏萨

我们下一个目的地是古城苏萨。到苏萨时已近中午12点,温度更高了一些,当地的考古学家说最热的时候还不是现在,而是下午4点以后,过了6点才会好些。实际上,为了防暑,当地政府规定的工作时间是上午5:30—11:30,下午5:00—8:00,所以博物馆此时还关着门,专门为我们开放了。

历史悠久的古城

苏萨也是一座大型土丘,拥有8000多年的历史,现存地面以上部分不高。公元前7000年时首次出现村庄;公元前4700—前4400年这里出现了彩陶,人们将这段时期称为苏西亚纳I期,此后一直有人居住;在埃兰帝国、阿契美尼德帝国(公元前550—前330年)和帕提亚帝国(公元前247年—公元224年)时,苏萨古城是首都,之后的萨珊和伊斯兰时期它不再是首都,但也继续有人居住。

吉尔什曼在王城区发掘的最早期城市(张良仁 摄)

苏萨出土了大量公元前3500—前3200年的陶筹,此后埃兰时期地层里也出土了带有早期楔形文字的砖、泥板等遗物。美国学者史蔓特·白瑟拉特(Denis Schmandt-Besserat)1969—1971年研究近东前陶时期(公元前8000—前6000年)的泥质器物时,意外发现了各种锥形、球形、饼形、四边形和柱形的小陶器,这些器物经过精心制作,是最早入窑烧造的陶器,而且分布广泛。后来她发现这些陶筹的形状与最早的刻划符号相同。经过几年的思考,她提出了一个新观点,即楔形文字并非起源于图画,而是从三维的陶筹逐步演变而来。这就是学术界有名的文字起源陶筹说,而苏萨古城的发现则提供了一条关键的证据链。

1946年起,法国考古学家吉尔什曼在苏萨王城区(Royal City)东北部做了大规模的深度发掘,发现了从埃兰时期到伊斯兰时期共15个地层。现在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巨大的15米深的坑,下面是埃兰早期的城市,街道、房屋、大型建筑等城市要素都清晰可见。埃兰早期的建筑布局很紧密,不同建筑共用一面墙,相互紧贴,街道也很窄,这样可以尽可能地减少暴露在阳光下的区域。较小的房屋和贵族的大型建筑结合在一起,房屋包括砖铺的庭院和大厅。西边的神庙区有供奉尹苏辛纳克和伊什尼卡拉布的神庙,前者是地狱的领主,决定死者的命运,后者负责护送死者到地狱。埃兰中期,王城区域除了住房之外也有神庙和墓葬。这一时期的大型建筑和神庙多数经过翻新,也新建了不少礼仪性建筑,宗教气息愈发浓厚。神庙区的宁胡尔萨克(Nin-Hursag)神庙曾出土过一尊高约1.3米的青铜塑像,雕刻的是埃兰王温达什·纳彼里萨的妻子纳彼尔阿苏(Napirasu),它最初被放在乔加·赞比尔的一座神庙里,温达什·纳彼里萨死后被转移到苏萨。这一阶段用浮雕砖装饰墙面的做法流行起来,它们类似于中国南朝墓葬中的砖画,即用许多砖拼成一幅完整的图像,但砖块较南朝要大得多。这种砖不是一般的黏土砖,是带釉的。阿帕达纳土丘上的尹苏辛纳克神庙的一面墙是用这种浮雕砖装饰的,上面有人、半人半牛和椰枣树的形象,不过图像和制作都显得比较粗放。随后的新埃兰时期,苏萨逐渐失去了政治和军事的中心地位,但仍然是重要的宗教和文化中心,神庙区的神庙依旧繁荣富足。

文章来源:《西亚非洲》 网址: http://www.xyfzzz.cn/qikandaodu/2021/0418/517.html



上一篇:卢奎西亚马特尔柔韧地与世界分享
下一篇:锦绣天下无问西东大型人文电视纪录片锦程东方

西亚非洲投稿 | 西亚非洲编辑部| 西亚非洲版面费 | 西亚非洲论文发表 | 西亚非洲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西亚非洲》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