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认识伊朗文化遗产贰苏西亚纳平原(5)

来源:西亚非洲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4-1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大流恩是米亚纳布平原最重要的水利设施之一,曾经灌溉了约3.3万公顷的耕地。现在这条水渠已经停止使用,人们在它的下方重新开凿了一条。水渠虽然保

大流恩是米亚纳布平原最重要的水利设施之一,曾经灌溉了约3.3万公顷的耕地。现在这条水渠已经停止使用,人们在它的下方重新开凿了一条。水渠虽然保证了水的供给,但也给了侵入者可乘之机,故水渠顶部有一些砖砌的拱窗,是士兵站岗的地方,以防敌人通过水渠进入城堡。离开大流恩水渠,沿着山脚的道路往前走,可以看到一些挖在岩体上的小屋,据说是古代的贵族出资开凿的凉房,可以用来避暑。

大流恩水渠(张良仁 摄)

苏西亚纳平原实际上是两河平原的延伸。这里炎热干燥,虽然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和其他河流泛滥带来了肥沃的土壤,但是如果没有水源,就是一片荒漠。因此修建水利设施是统治者扩疆辟土、发展农业的重要措施。舒什塔尔水利工程大部分建于萨珊时期,尤其是沙普尔一世修建了很多。沙普尔一世雄才大略,是第一个把自己称为“伊朗与非伊朗的众王之王”的萨珊统治者。他曾经三次打败罗马军队,分别杀死、俘虏、降服一个罗马皇帝,为此他到处让人刻浮雕写题记,纪念自己的功勋。在一次战争中,他抓了7000名罗马战俘,把这些俘虏用在修建比沙普尔(Bishapur)和衮德沙普尔(Gundeshapur)城以及舒什塔尔水利设施上。在舒什塔尔水利设施的帮助下,卡伦河不仅哺育着舒什塔尔的居民,也滋养着整个米亚纳布平原的辽阔土地。据调查,萨珊时期米亚纳布平原上有50余处聚落,占地面积700余公顷,这样的聚落密度与水资源的充分利用是密不可分的。直至今日,这一令人惊叹的水利设施依然在发挥着它的作用。“这河唇的青青春草,我们在枕之而眠”,伊朗诗人海亚姆笔下的生活自然而平和。舒什塔尔的人们每夜伴着卡伦河的波涛声入眠,他们的梦里,应该也有河唇的青青春草在随风飘摇吧。

衮德沙普尔

我们一行的最后一站是古城衮德沙普尔(Gundeshapur)。该城是沙普尔一世打败罗马皇帝瓦莱里安后建立的。他把许多战俘转移到这里,让他们按照罗马城市安条克的样子建设这座城市。之后,沙普尔二世在这里建立了最早的大学,修建了图书馆;5世纪时,被罗马驱逐的聂斯托里派(景教)教徒带来了希腊科学;库斯鲁(Khosrow)在位时十分重视科学和艺术,还从希腊引进了哲学,使衮德沙普尔成为一个哲学中心;而后音乐家也来到这里;9世纪时因为地震,阿巴斯哈里发(Abbasid Caliphate)把所有的图书器物转移到了巴格达。

衮德沙普尔城址地面上到处都是砖块和陶片,几个小土包零散地分布在田野上。早在20世纪60年代,考古学家就在这里开过几条探沟,虽然发现了一批陶片,但基本没有碰到萨珊的建筑遗迹。近些年的发掘也只发现了伊斯兰时期的建筑,而萨珊时期的建筑还在8—10米以下,等待着考古学家来发现。

衮德沙普尔的过河涵洞(张良仁 摄)

衮德沙普尔迄今为止的一项重大发现是一条过河涵洞。这座长方形城址的西侧有一条小河—思亚曼殊儿(Siah Mansur),但它是一条季节性河流,枯水期干涸,丰水期又可能有洪涝的危险,不能作为供应城市用水的稳定水源。因此当时的人们就开掘了一条引水渠,从20公里以外的德兹(Dez)河引水。这条水渠修在地下,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个天井,布局类似于坎儿井。水渠到了思亚曼殊儿西岸后,就面临着如何穿越它的问题。人们选择了涵洞,涵洞从西岸开始,穿过河床,从东岸回到地下水渠,进入城内。它是用烧砖砌筑成的一条券顶式管道,最宽处有3.3米,末端虽然有所收窄,但也有2.3米宽,1.8米高。涵洞上面用鹅卵石和石灰浆铺成,掩埋在河床的层层卵石下面。我国遗址中也见到过不少涵洞设施,比如吉林集安高句丽国内城的排水涵洞、陕西西安隋唐皇城的过水涵洞等,但是它们都是城市的排水涵洞,基本没有过河的问题。在前几年的南水北调工程中,也多次利用了过河涵洞,但是使用的是现代科技和混凝土。河底涵洞不光要考虑洞内水压,还要考虑洞外水流的压力和冲刷、河底构造、防渗水防侵蚀等多种问题,所以这条涵洞在当时也是一项高科技工程。

短短两天很快就过去了,这次我们饱尝了苏西亚纳平原的酷热,也见识了古人的生存智慧,看到很多精彩绝伦的文化遗产。当我们坐上从阿瓦士回德黑兰的飞机时已经入夜,从舷窗向外望去,下方的城市一片明亮,而文化遗产们早已消失在黑暗中。它们不与现代的灯火争辉,却在历史长河中闪耀了几千年,成为苏西亚纳平原上最璀璨的繁星。

文章来源:《西亚非洲》 网址: http://www.xyfzzz.cn/qikandaodu/2021/0418/517.html



上一篇:卢奎西亚马特尔柔韧地与世界分享
下一篇:锦绣天下无问西东大型人文电视纪录片锦程东方

西亚非洲投稿 | 西亚非洲编辑部| 西亚非洲版面费 | 西亚非洲论文发表 | 西亚非洲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西亚非洲》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