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国内外西亚城市文化发展研究现状评析(3)

来源:西亚非洲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3-13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在宏观研究方面,仍主要集中在城市历史与转型、城市规划与形态等传统视角,主要有陈隆波的《城市、城邦和古代西亚、北非的早期国家》[57]、王一鸣

在宏观研究方面,仍主要集中在城市历史与转型、城市规划与形态等传统视角,主要有陈隆波的《城市、城邦和古代西亚、北非的早期国家》[57]、王一鸣的《西亚城市的历史和发展现状》[58]、齐前进的《宗教引导的伊斯兰城市》[59]、吕耀军的《城市社会与伊斯兰文明关系探析》[60]、黄达远和文丰的《冲击与调适:都市化对伊斯兰教世俗化的影响考察》[61]、陶金等的《传统阿拉伯伊斯兰城市宗教习俗与建成环境的关系探析》[62]、纳比尔的《伊斯兰城市的环境因素及其共性》[63]、阿米扎德和胡林的《作为遗产的城市开放空间:伊斯兰城市的实例》[64]、邱国潮和段进的《阿拉伯地区城市形态学研究综述》。[65]

在个案研究方面,有关伊斯坦布尔城市文化的研究数量较多一些,而且主要集中在对土耳其作家奥尔罕·帕慕克的《伊斯坦布尔——一座城市的记忆》《我脑袋里的怪东西》等小说的探讨上,相关论文有张虎的《〈伊斯坦布尔——一座城市的记忆〉的空间权力分析》[66]、《论〈伊斯坦布尔——记忆与城市〉中的“呼愁”》,[67]赵炎秋的《伊斯坦布尔的“呼愁”试探——读帕慕克的〈伊斯坦布尔——一座城市的记忆〉》,[68]弋杨的《“呼愁”之城:伊斯坦布尔》,[69]杜莉莉的《都市的魅像与“呼愁”——解读帕慕克〈我脑袋里的怪东西〉的伊斯坦布尔街道》。[70]作为曾是两个横跨欧亚非三大洲庞大帝国首都的有着2700年悠久历史的伊斯坦布尔,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在这里交汇,基督教与伊斯兰教在这里融合,传统与现代在这里交融,它背靠欧洲,面向亚洲,前面就是逶迤而来的连绵数千里的古老丝绸之路,中国学者对帕慕克的相关作品产生共鸣是很自然的。其他方面的文章还有刘少才的《伊斯坦布尔:历史与今天的对接》[71]和魏雪娥的《伊斯坦布尔的宗教艺术——基督教与伊斯兰教的相遇》,[72]但内容以见闻和介绍为主。

除了伊斯坦布尔,中国学者还对西亚其他一些重要城市的文化变迁给予了个案关注,其中有关两河流域古代和中世纪城市的有邵大路的《塞琉西亚建城考:早期希腊化城市与帝国统治》[73]和孙培良的《中世纪的巴格达》,[74]前者认为建立塞琉西亚等希腊化城市是塞琉古王国的重要殖民统治手段;后者对中世纪巴格达的建置、沿革、经济、文化、居民情况进行了简要的叙述。有关叙利亚和巴勒斯坦地区城市的有孙宝国的《阿玛纳时代叙巴城市国家的兴衰》[75]和王康的《从尘世之城到天国之城的升华——〈圣经〉里耶路撒冷城地位变迁与西方天堂文化探源》,[76]前者认为地处东地中海世界核心区域的叙巴城市国家都成为公元前1600—1100年的阿玛纳时代东地中海世界诸文明碰撞和汇融的中心;后者认为正是《圣经》所记述的耶路撒冷城由尘世之城升华为天国之城的演进过程,揭示了西方基督教天堂文化的起源。有关阿富汗和伊朗古代与中世纪城市文化的有杨巨平的《阿伊·哈努姆遗址与“希腊化”时期东西方诸文明的互动》[77]和徐良利的《伊儿汗国后期商业和城市发展的原因及特点》,[78]前者指出阿伊·哈努姆遗址是迄今为止在阿富汗地区原巴克特里亚(大夏)希腊人王国统治区域发现的唯一完整的希腊式城市,它不仅是希腊人在阿富汗地区长期立足统治的见证,而且是东西方文明在这一地区相互交流融合的产物;后者认为伊儿汗国商业和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以大不里士为中心的小亚细亚和波斯地区的商业和城市更加繁荣,中介型的国际远程贸易和中转贸易活跃,而以巴格达为中心的两河流域的商业和城市相对萎缩。

具体到西亚城市文化与“一带一路”倡议的相关研究是目前新的研究热点。刘欣路、施越飞的《世界城市背景下加强北京与阿拉伯世界的城市外交之管见》一文认为,从城市外交的视角提出北京可以充分借力“一带一路”倡议,利用阿拉伯世界“向东看”的趋势,依托自身独特的政治、经济、文化地位,凭借资源、渠道等优势,以城市外交维护国家利益,推动城市发展。[79]王勇、希望、罗洋的《“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与土耳其的战略合作》一文认为,土耳其与中国需求与优势互补,在“新丝绸之路”规划上都有自己较为成熟的方案,可以实现战略对接。[80]冯蜀冀、何习尧、孔彬的《“一带一路”视阈下多元文明交往的思考》一文认为,作为世界性文明的中华文明、伊斯兰文明、西方文明的共同意志是和平与发展,学者应对“一带一路”倡议下三大文明的差异性和共通性给予应有的关注。[81]

文章来源:《西亚非洲》 网址: http://www.xyfzzz.cn/qikandaodu/2021/0313/472.html



上一篇:石油的怀想组诗
下一篇:艾丽西亚维坎德我是不一样的劳拉

西亚非洲投稿 | 西亚非洲编辑部| 西亚非洲版面费 | 西亚非洲论文发表 | 西亚非洲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西亚非洲》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