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西亚非洲》数据库收录[10/30]
- · 《西亚非洲》期刊栏目设[10/30]
- · 《西亚非洲》杂志社刊物[10/30]
- · 《西亚非洲》杂志社收稿[10/30]
- · 《西亚非洲》编辑部征稿[10/30]
- · 西亚非洲版面费是多少[10/30]
- · 《西亚非洲》投稿方式[10/30]
非洲孔子学院发展现状问题与趋势(3)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1.拓展资源要素依赖结构,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为了生存,所有组织必须与其环境进行资源交换,而获取资源的需求导致组织对外部环境产生依赖(马迎贤,
1.拓展资源要素依赖结构,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为了生存,所有组织必须与其环境进行资源交换,而获取资源的需求导致组织对外部环境产生依赖(马迎贤,2005)。从长远来看,孔院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本土化,应扎根当地并从社区获得发展所需的各类资源。从非洲孔院的资源构成来看,办学资金及师资等核心资源主要来自总部。根据孔子学院章程,办学投入应当由中外双方按1∶1比例共同承担;但实际上非洲院校所能提供的资金比较有限,不少外方院校只能提供部分人力及办公场地。假设总部减少投入或不提供资金,孔院则基本无法生存。目前非洲汉语需求强劲,孔院办学规模日增,所需师资、资金及教材等数目日益庞大。为满足实际需求,孔院需要进一步丰富资源获取途径,构建本土化资源支持系统,减少对总部的依赖。在中非合作论坛框架下,双方经贸合作和人文交流的不断扩大为非洲孔院发展提供了重要历史机遇,同时也为中资企业和孔院合作创造了基础。实践证明,加强与中资企业合作不失为非洲孔院从外部环境获取资源和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有效途径。比如,中信建设集团出资建设安哥拉内图大学孔子学院,金大地集团孔子学院提供奖学金和来华实习机会等及埃塞俄比亚职业技术教育孔子学院从当地企业获得技术教学师资等。与中资企业合作不仅使孔院获得更多资金支持,更为孔院加强课程开发、课程体系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提供了平台。可以说,进一步深化与企业的合作是非洲孔院发展多元化资源体系的重要一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此外,非洲孔院师资的稳步发展还需要主管部门给予更多的政策倾斜;需要中方合作院校出台优惠政策,加大扶持力度。
2.突出汉语教育职业导向,凸显社会经济价值
近年来,非洲孔院在办学软硬件方面明显改善,但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还需进一步与当地教育环境和社会需求接轨,提高汉语的社会价值及孔院自身的核心发展能力。从非洲目前人力资源需求来看,职业技术教育将成为孔院拓展内涵和提升办学水平的重要抓手,并且对落实中非合作论坛精神和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有重要意义(徐永亮,2019)。非洲孔院办学成效显著,但主要还是以非专业教学为主。目前,孔院课程主要分为高校学分课程、中小学选修课程及语言培训三类。部分孔院已开设汉语相关(师范、文学、中国文化及翻译等)专业,但规模相对较小。调查发现,针对中小学、高校的辅修课程及社会人员的短期培训缺乏长期效果:不少学员学习一段时间后由于各种原因不再学习,很大程度上造成了资源浪费。值得一提的是,部分孔院开设的“汉语+职业技能”培养模式受到了极大欢迎。事实上,除了以获得来华奖学金为学习动机者,其他学员主要是以职业发展为价值取向。麦肯锡调查数据显示,当地员工已占到非洲中资企业员工总数的89%。中资企业也最青睐懂汉语的职业技术人才或懂职业汉语的求职者。从宏观上讲,中非双方对此都有共识,不少非洲领导人都认为,语言、文化障碍是中非合作中最大的两个问题(常浩,2017)。虽然在部分国家汉语已经正式进入国民教育体系,但考虑到非洲国家的历史背景、语言意识形态以及个别西方国家不断抹黑,孔院需要充分考虑市场化发展的空间和前景,走集约化发展道路,规避单一“铺摊子”的经营模式。加强具有实用性、适用性汉语职业培训教材和特殊用途汉语课程开发,加速汉语专业人才和职业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乃当务之急。
3.创新语言文化传播路径,不断优化职能定位
安然(2017)认为,文化性是孔院的第一特性;孔院主要以教学、文化活动及讲座等形式传播中国文化,满足各国学习汉语和了解中国的需求。开展语言教学和文化活动是孔院的两大功能,同时两者又经常互为一体。孔院文化传播效果某种程度上可从所在国汉语学习人数的增长得到检测和印证。孔院的发展状况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文化展示能力的强弱。相比之下,非洲孔院文化活动较多,但形式和内容也高度近似;部分孔院出现“重活动,轻传播”,甚或“播而不传”现象,导致活动效果大打折扣,成了为活动而举办活动。众所周知,西方文化在非洲有着广泛影响,如法语、英语等具有政治及文化方面的传统优势,不少上层人士都有西方教育背景。尽管非洲各国普遍存在汉语和中国文化学习需求,孔院仍需要因地制宜,突出办学特色,为汉语和中国文化传播开拓空间。正如杨薇(2018)强调的,汉语国际教育的价值不仅在于满足学习需求、培养汉语人才,更在于培养对于中国社会文化、思维方式和价值观有深刻认识和积极态度的人才,促进对于中国语言文化、价值观的认同。因而,非洲孔院在不断发展品牌活动的同时,应当重视其人际传播、传统媒体传播及新媒体传播,在传播传统文化的同时加大中国现代文化的传播。在传播路径上,不限于单纯地开展文化展示活动,应与当地机构、中资企业合作,为文化传播开辟新途径。把汉语及中国文化与学员所从事职业结合,提供适应所在国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语言和文化课程,以进一步提升孔院形象,打造良好的办学品牌。而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相应的人力资源支撑,还要进一步提高孔院师资资质和跨文化教学能力及沟通能力。因而,加强孔院人力资源的遴选和培训势必成为优化孔院跨文化传播管理的必然选择。
文章来源:《西亚非洲》 网址: http://www.xyfzzz.cn/qikandaodu/2021/0730/567.html